本文约1300字,阅读约需4分钟
>>>点击这里,立即申请国际在职免联考博士DBA院校信息1对1VIP招生咨询
更多国际在职免联考硕士博士院校专业咨询,欢迎联系UCMT教育张老师13341622310
也欢迎您微信关注公众号【UCMT教育】了解更多信息
>>>点击这里,立即申请国际在职免联考博士DBA院校信息1对1VIP招生咨询
更多国际在职免联考硕士博士院校专业咨询,欢迎联系UCMT教育张老师13341622310
也欢迎您微信关注公众号【UCMT教育】了解更多信息
哈耶克在维可塞尔中立货币概念的启发下,进一步研究了货币与物价,货币与经济均衡的关系,在1931年版的《物价与生产》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中立货币说。
哈耶克中立货币说的主要内容是:
(1)货币与经济的关系是密切的,货币的变动影响经济的变动;
(2)货币保持中立时对经济的影响最小,从而对经济的发展最为有利;
(3)保持货币中立的首要条件是货币供应的总流量不变;
(4)货币是否保持中立的标志是货币供应量是否稳定。
可以看出,前面二条主要是继承了维可塞尔的思想,认为货币在经济中的最理想状态就是保持中立。后面二条是哈耶克在维可塞尔思想的启发下所进行的新发展。哈耶克认为,保持货币中立的条件不是市场利率与自然利率的一致而应是货币供应的总流量不变。变动货币数量,必然会使商品相对价格和生产结构发生变动,进而影响生产的数量和方向以及经济均衡,因此,要使货币保持中立性,必须使货币供应量保持不变。只有依靠储蓄扩大生产,经济才能达到均衡状态。反之,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扩大生产和投资,货币就将失去中立性,进而成为破坏经济均衡、导致经济危机的祸根。所以,坚持刚性的货币制度,稳定货币数量,是保持货币中立、维护经济均衡的首要条件。货币供应量是否稳定,也就成为检验货币是否中立的主要标志。
>>>点击这里,立即申请国际在职免联考博士DBA院校信息1对1VIP招生咨询
更多国际在职免联考硕士博士院校专业咨询,欢迎联系UCMT教育张老师13341622310
也欢迎您微信关注公众号【UCMT教育】了解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