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MT学术分享 | 中立货币说——2626个理论解读之三百三十三

2023年3月16日16:49:46 评论 23

本文约1300字,阅读约需4分钟

01

中立货币概念的由来

中立货币说也叫货币中性论。它最早是由瑞典经济学家维可塞尔在 1898年出版的《利息与价格》一书中提出的。维可塞尔认为,在实物经济条件下企业家保证正常生产所需,进行资本借贷是采用实物形态。只有当借贷利率与利润率达到一致时,实物资本的供给与需求也恰好相等,资本供求达到均衡,若无其它干扰,商品和劳务市场也将达到均衡。维可塞尔把这个均衡状态下的借贷利率叫做自然利率。

>>>点击这里,立即申请国际在职免联考博士DBA院校信息1对1VIP招生咨询 

更多国际在职免联考硕士博士院校专业咨询,欢迎联系UCMT教育张老师13341622310

也欢迎您微信关注公众号【UCMT教育】了解更多信息


他进一步认为,在货币经济下,借贷的是货币资本,支付的是货币利息,但货币利率支付的依据和资本供求关系的变化仍然与实物经济无异。因此,在均衡状态下,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应该是完全一致的。他把货币经济中金融市场上的借贷利率叫做市场利率,把假定资本借贷不使用货币而使用实物情况下应有的利率叫自然利率。认为如果二者完全一致,就将排除货币对经济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的货币就具有中立性。因此,货币的中立性是指货币通过自身的均衡,保持对于经济过程的中立性,既不发挥积极作用,也不产生消极影响,使经济在不受货币因素的干预下,仍由实物因素决定其均衡。
然而,保持货币的中立性是有条件的,即必须使市场利率等于自然利率。但在事实上二者却常常相背离,当它们不一致时,货币就将失去中立性,货币因素将通过生产和物价来引起经济波动。因此,要使货币保持中立性,必须使市场利率等于自然利率。这样,货币对于相对价格体系和产量就不会发生实际影响。可见,一般物价水平稳定,经济保持均衡是货币中立的重要标志。金融体系或银行体系的任务就在于使货币供应量随生产的扩大而增加,不断地调整市场利率,使之接近并等于自然利率,从而保持货币中立性,维护物价稳定和经济均衡。因此,维可塞尔中立货币概念的实质,是用调节市场利率的办法来保证货币的中立性,阻隔货币对于经济的重大影响,消除货币经济与实物经济的重大差别。

>>>点击这里,立即申请国际在职免联考博士DBA院校信息1对1VIP招生咨询 

更多国际在职免联考硕士博士院校专业咨询,欢迎联系UCMT教育张老师13341622310

也欢迎您微信关注公众号【UCMT教育】了解更多信息


02

中立货币说的主要内容

哈耶克在维可塞尔中立货币概念的启发下,进一步研究了货币与物价,货币与经济均衡的关系,在1931年版的《物价与生产》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中立货币说。

哈耶克中立货币说的主要内容是:

(1)货币与经济的关系是密切的,货币的变动影响经济的变动;

(2)货币保持中立时对经济的影响最小,从而对经济的发展最为有利;

(3)保持货币中立的首要条件是货币供应的总流量不变;

(4)货币是否保持中立的标志是货币供应量是否稳定。

可以看出,前面二条主要是继承了维可塞尔的思想,认为货币在经济中的最理想状态就是保持中立。后面二条是哈耶克在维可塞尔思想的启发下所进行的新发展。哈耶克认为,保持货币中立的条件不是市场利率与自然利率的一致而应是货币供应的总流量不变。变动货币数量,必然会使商品相对价格和生产结构发生变动,进而影响生产的数量和方向以及经济均衡,因此,要使货币保持中立性,必须使货币供应量保持不变。只有依靠储蓄扩大生产,经济才能达到均衡状态。反之,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扩大生产和投资,货币就将失去中立性,进而成为破坏经济均衡、导致经济危机的祸根。所以,坚持刚性的货币制度,稳定货币数量,是保持货币中立、维护经济均衡的首要条件。货币供应量是否稳定,也就成为检验货币是否中立的主要标志。


>>>点击这里,立即申请国际在职免联考博士DBA院校信息1对1VIP招生咨询 

更多国际在职免联考硕士博士院校专业咨询,欢迎联系UCMT教育张老师13341622310

也欢迎您微信关注公众号【UCMT教育】了解更多信息


● 声明:本文摘自MBA智库

报名申请表

♦ 了解您的校友>

♦ ——免费参加试听 & 学术讨论 & 企业家活动——

DBA报名学习入口